10月29日,“上海论坛2021”年会在复旦大学开幕。本次论坛以“复苏与韧性:可持续未来中的亚洲角色”为主题,线上、线下结合,共有2200余位来自全球四十多个国家的智库、高校、学术机构、企业、政府和媒体等机构的嘉宾和代表参加了论坛,共论未来亚洲发展。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韩国SK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泰源先生等先后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开幕式。
融会全球观点,发出亚洲声音
许宁生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本届上海论坛将年会主题定为“复苏与韧性:可持续未来中的亚洲角色”,体现了审慎思索的理智选择,反映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对发展、治理和安全等议题的共同期待。我们需要上海论坛发出亚洲声音、融汇全球观点。我们相互理解差异、重塑共识,这代表了我们的韧性,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全面复苏的更快到来。
许宁生表示,作为上海论坛的主办方,复旦大学主动积极承担了时代交给我们的重任,紧密地将学科建设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在时代趋势不断更迭的形势下,时代命题源源不断地出现,为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带来新的思考与理论,而科学研究和创新的结果有效地回答了时代命题。他说,复旦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发展动力”初步研究成果,展现了一个开放性的理论框架,欢迎在座的各界领袖和行业精英立足本国的发展实践,不断充实“国家发展动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期待上海论坛中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能够激荡出发人深省的思想碰撞与智慧火花。
崔泰源在致辞中表示,在疫情之下,地缘政治、社会冲突、经济动荡、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仍急需解决,他号召各方长远考虑,致力于为全人类带来更好、更稳定、更可持续的未来。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能让公司和受其经营活动影响的所有人互利共赢,实现公司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疫情中,亚洲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也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领头羊,中国作出了良好表率。他强调,环境保护需要在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上的通力协作,各国应积极在环保方面消除边界、共同进退。
陈志敏在主持中指出,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围肆虐,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互相沟通与理解、团结与合作,期待此次论坛以更宽阔的视野,聚焦重大的趋势性议题,为亚洲与世界的未来发展,汇聚思想、提供智慧。当今中国,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矢志不渝地前进。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与全球治理的关键贡献者和推动者,中国正在重新认识自己在世界中的角色,世界也需要重新认识中国。
推动改革与创新,加快世界全面复苏,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朴仁国主持了主旨演讲环节。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三任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挪威奥斯陆大学校长斯万·斯杜伦(Svein Stølen),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前驻东盟、驻智利特命全权大使徐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等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
朴仁国指出,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环境问题等共同挑战的压力下,亚洲的经济依然持续稳定发展,反弹和复苏力度也比其他地区强劲。亚洲是全球科技和创新中心,是真正意义上的动力源,本次论坛是一个很好的起点,集聚各国共识与智慧,进一步携手建立起面向未来发展的规划图景,造福亚洲,造福世界。
杰弗里·萨克斯表示,新冠疫情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政治、卫生和经济问题,也让数亿人陷入贫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饥饿和人道主义威胁。同时,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缘政治的变化和环境危机的爆发,我们的生活正在被彻底改变。他强调了各国开展全球范围的合作的重要性,尤其在疫情防控、经济秩序、环境保护和信息科技、高新技术、和平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帮助、税制改革、金融科技等方面,从而解决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
马凯硕认为,在当今世界,中美关系受到结构性力量的影响,合作才是实现共赢的最佳途径。中美两国只有加深合作才可以促进两国的未来发展。事实证明西方主导的霸权政治已成历史、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并不可行,亚洲国家应更多发声,促使美国按下“暂停键”。他希望西方国家能回到多边合作的正轨,希望美国决策者意识到全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各国休戚与共,无论是气候变化还是新冠疫情,美国都应该与中国达成合作。
斯万·斯杜伦向复旦大学北欧中心成立25周年表示祝贺。他认为,全球性问题不可能由一个学科或一个国家单独解决,建立跨学科、跨行业、跨国家的联系才是关键。新冠疫情蔓延的速度和复杂性挑战了科学界此前参与处理持续性危机的方式,揭示了长期基础研究对全球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他分享了奥斯陆大学在科研教育合作方面的经验。凭借强大的研究型教育和优秀的学生,奥斯陆大学将知识和研究转化为服务、方法和产品,从而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徐步强调,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伴随世界经济不均衡复苏以及德尔塔变异病毒在全球肆虐,全球供应链短缺问题愈发严峻。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正在往亚太地区转移,亚洲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各国自身努力,也离不开国家间团结合作。各国应共同推进亚洲区域经贸合作,促进亚洲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亚洲地区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挖掘亚洲文明的价值力量,坚持追求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钱军以快速发展的数字货币体系的背景、主权及非主权数字货币和发展主权数字货币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脉络,以数字人民币为例,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和跨境支付的发展。他认为,虽然数字人民币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但仍面临技术和监管方面的挑战,目前关于数字人民币仍存在两点讨论,一是数字人民币如何实现可控匿名,二是数字人民币如何与传统人民币共存。放眼全球,各国、各地区央行也正积极规划发行主权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将持续改变、冲击传统货币和金融体系。
《上海论坛2021主题报告》发布
论坛开幕式上,复旦智库发布了《上海论坛2021主题报告》。该报告分为公共卫生、金融、经贸、碳中和、人口等五大篇章,由复旦大学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团队撰写,紧紧围绕“复苏与韧性”的主题,聚焦领域中业已突显且未来更具重要性的关键问题及趋势进行研究,从中国出发,放眼亚洲与世界,提出复旦学者的分析和见解,研判未来发展方向,探究应对共同挑战的解决方案。
本届论坛于10月29日至31日举行,分为科技创新、经济金融、全球治理三大板块,将举办14场以国际化、跨学科平台合作为特色的圆桌会议。
立足上海、放眼亚洲,关切后疫情时代文明互鉴,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据悉,上海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国际大型学术论坛。论坛立足于上海,依托复旦大学的学科优势,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6届年会,出席论坛的国内外演讲嘉宾3000余人次。论坛以“关注亚洲、聚焦热点、荟萃精英、推进互动、增强合作、谋求共识”为宗旨,旨在搭建中外政商学界人士共同交流沟通的平台,在全球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治理、科技创新、文化文明等领域,围绕重大战略性议题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求更好地为人类进步、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性疫情大流行的双重叠加期。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深刻调整,将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持续伴随着并考验全人类。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海论坛将总主题从“全球治理与亚洲”调整为“后疫情时代的文明:发展·治理·安全”,期待以更宏大的视角、更具人文关怀的理念,为亚洲与世界的未来发展汇聚思想、提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