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费悦文 张书琪
以“包容性全球化:亚洲的新责任”为主题的“上海论坛2023”年会今天在上海开幕。时隔三年,上海论坛全面回归线下,吸引来自全球各地智库、高校、政府、企业、媒体等机构的嘉宾、代表等近500人参会,为探索亚洲推动、引领、实现全球包容性发展道路共商建言。
◆ 前沿议题与学科智慧的激荡碰撞 ◆
上海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和崔钟贤学术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大型国际学术论坛。论坛立足于上海,依托复旦大学的学科优势,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8届年会,旨在搭建中外政商学界人士共同交流沟通的平台,在全球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治理、科技创新、文化文明等领域,围绕重大战略性议题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求更好地为人类进步、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服务。
本届论坛为期三天,聚焦“国际经济、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全球发展与治理、地缘政治、数字安全与开放”五大板块,设置开幕式、5场分论坛大会、18场子论坛和6场高端圆桌,产出20余份主题报告。其中,首次设立的分论坛“大而不倒?——中美关系高端对话”“反思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格局:‘去风险’还是重建?”“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全球发展与治理”“数字安全与开放”,打破了以往子论坛间的相对独立性,汇聚同一板块内的子论坛嘉宾代表,展开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对话,以此发现学术新问题、构建理论新思路、探索研究新范式。
◆ 高质量全球资源加速汇聚 ◆
本届论坛进一步突出国际化、多元化特点,致力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汇聚全球智慧资源。论坛共吸引2000余位海内外人士报名参会,其中正式注册代表中境外嘉宾占比近五成,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匈牙利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世界气象组织,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悉尼大学,博科尼大学欧洲决策研究所,韩国SK集团、中宏保险等20多家国际组织、高校、智库、企业等参与办会,论坛多维度、多领域的国际合作网络得以深化扩展。
论坛在办会细节中体现承担“亚洲新责任”的理念,手拎袋和志愿者T恤等都是由消费后的PET塑料瓶制成,与常规聚酯纤维相比,在制作过程中能减少70%的能源消耗、75%的二氧化碳排放,86%的水用量。通过区块链技术,其生产过程得以在产品的二维码上呈现出来,旨在呼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图案设计上,论坛组委会还专门邀请唐氏综合征儿童参与,用画笔展现对世界的期待,充分彰显了论坛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开幕式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宗明,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韩国SK株式会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泰源先后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