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海论坛2023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以“包容性全球化:亚洲的新责任”为题,时隔3年,本届上海论坛全面回归线下,吸引了全球各地近500名专家学者参会,其中来自境外的与会嘉宾人数接近5成。
本届论坛为期3天,聚焦“国际经济、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全球发展与治理、地缘政治、数字安全与开放”五大板块,设置开幕式、5场分论坛大会、18场子论坛和6场高端圆桌,产出20余份主题报告。论坛打破以往子论坛间的相对独立性,论坛首次设立5场分论坛,围绕“大而不倒?——中美关系高端对话”“反思全球供应链与贸易格局:‘去风险’还是重建?”“气候变化与低碳转型”“全球发展与治理”“数字安全与开放”等前沿议题,展开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对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崔天凯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球化顾名思义应该立足全球、面向全球、造福全球,应该具有充分的包容性。需要指出,我们所说的包容性并不是指居高临下的施舍,也不意味着任何人或者国家可以自命为教师爷,而把其他人、其他国家视为只能其命是从的跟随者。真正的包容性应建立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平等相待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基于国情的选择,相互借鉴,博采众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院长詹姆斯·斯坦伯格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尽一份力。中美两国要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开展合作,特别是在那些需要两国发挥引领作用的问题上,诸如气候变化、全球健康、能源问题等。
亚洲开发银行前行长、日本瑞穗研究所主席中尾武彦在讲话中为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建议: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创新活力的国家之一,研发人员数量不断增长,科研总体实力大幅增强,优势明显。要保持经济社会长期稳定,中国可以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同时及时做好坏账的识别处置;建设开放型贸易投资体系,为外企和私营企业提供良好安全的商业环境;继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税收进行财务再分配,推进共同富裕;建立良好的对外关系,加强与各国的沟通互信。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的纪念帆布包、手拎袋和志愿者T恤都是由消费后的PET塑料瓶制成,与常规聚酯纤维相比,在制作过程中能减少70%的能源消耗、75%的二氧化碳排放,86%的水用量。通过区块链技术,其生产过程得以在产品的二维码上呈现出来,旨在呼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在礼品图案设计上,论坛组委会专门邀请唐氏综合征儿童参与,用画笔展现对世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