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亚太地区面临发展与安全的两大悖论:一是亚洲地区近年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进程与严峻的安全形势之间的矛盾(所谓“双亚记”);二是本地区两大并立的经贸自由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谈判进程(即TPP与RCEP)之间的竞争和博弈。
近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以下三大重要变化,使中国在亚洲地区治理中的政策选择更为复杂。
一是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风暴和2010年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结构、国际经济力量对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安全都发生了重大影响;二是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主权争议,都既与美国战略调整密切相关,又凸显了我国周边形势复杂化和严峻的战略态势。三是近年来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寻求创新性的新经济增长点,缩小贫富差距、严厉打击贪腐,同步推进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法律和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改革开放的当务之急。
面对以上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今后中国的全球和地区战略,已经不能仅限于如何利用外部市场和外部资源,还应谋划全球和地区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治理。
中国不妨在研究借鉴世界各国在全球和地区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掘中国与亚洲的古老智慧和文明,尤其是“以民为本”,“德施普也、天下文明”, “天下一家” , “以天下观天下”, 践行 “和而不同”、“知行合一”的“道义价值观”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柢。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谋划中国本身的全球与地区战略与策略,包括参与全球和地区治理的战略策略。
中国古代文明中,“天下文明”出自《周易》第一卦《乾卦》。在这里,“天下”一词不是一个有自然疆域界限的地理空间概念,而是一个包含各国土地、人民、国家与天下治理等诸多内涵的高度包容性的政治与社会概念。
“德施普也,天下文明”,在《尚书尧典》中就是:“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庸。”即善于发现并尊重和信用俊德之士,以使九族亲睦,百姓和平章明,天下列国万邦都能建立起和睦合作的关系,所有黎民从而就能因时而变,建成和谐社会。而德施普也,天下文明,正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世界伦理的核心价值。
“德施普也,天下文明”,在孔子那里,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礼记·礼运》中说:“君子以天下为一家”,这是中国传统天下观最重要的内容。而要真正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天下为一家”,《礼运》强调:“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即只有真正了解和把握其他国家的情、义、利、患,才能知己知彼、有正确的对策,也才有可能和世界各国真正成为兄弟、成为一家。
在今天中国周边,为人类共同体和中国的根本国家利益而推动“天下文明”和“天下一家”,就需要知己知彼,从而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在全球与地区治理中新的国际定位、国际责任、国际角色和作用,以及中国参与亚洲地区全球治理的主要机制和突破口。
中国应更好地谋划在亚洲地区全球治理中的战略与策略,包括积极参与公平合理的亚洲地区经济和安全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与改革,选择与增加这些领域国际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和力度,促进这些领域的国际合作与良性互动,并提高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面对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可借鉴当年两国领导人打开中、美关系的远见卓识与成功经验,做出“第一个推动”。从中、美两国人民,亚太地区和人类共同体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两国领导人在东、西方两大文明基础上全面和深入的战略-文明对话与承诺安排,客观理性地看待彼此的战略意图与良性的合作竞争,尊重各自的国家利益关切,先管控与缓解亚太地区当前的紧张局势,防止危机升级,并积极引导舆论。与此同时,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与军事安全、海洋权益、气候变化和环境能源问题、网络安全以及反恐等重要领域,共同采取对两国关系和亚太地区将发生重大影响的有力举措,并积极推动战略协调与合作。
(本文节选自2013年上海论坛文化分论坛研究报告,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课题组姜义华、贾浩、何爱国,贾浩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