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论坛

世界银行前任行长等全球名家汇聚上海论坛

——亚洲智慧是解开全球难题的钥匙

来源:上海论坛  |  作者:孟群舒  |  发布日期:2013-05-29

本报讯 (记者 孟群舒)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全球经济体都在艰难寻找复苏之路。面对多元的发展诉求和复杂的国际纷争,全球各种文明日渐接受一个亚洲特色词语:和谐。在昨天举办的上海论坛上,世界银行前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等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尝试用亚洲智慧,寻找解决全球难题的钥匙。

新老角力:从世界银行到金砖银行

“中美两国,一个是新兴大国,一个是成熟大国”,佐利克毫不避讳中美两国对世界的巨大影响力:“美国GDP占据全球22%,但全球经济体中2/3与中国存在关联。”同时,中美两国也有着非常多的交集:从投资到贸易,从能源到环保,从鼓励创新到推动改革,从维护地区安全到全球和平与稳定,中美两国有着诸多共同利益。一个老牌大国如何面对新兴大国?佐利克的答案是和谐。“鉴于中美两国都是非常成功的经济体,双方应该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互动,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世界都会受益于中美两大经济体。”

在这位前任世界银行行长来沪论道之际,金砖国家银行已经呼之欲出。“金砖国家银行的筹建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这对世界银行不是替代,而是补充,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选择,让世界有更多的活力。”复旦大学金砖研究中心主任樊勇明教授分析,每一个金砖国家都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典型或者领头羊,金砖国家之间有矛盾,但金砖国家有着共同的特征、共同的诉求,已经发出了共同的声音,并作出了共同的行动。金砖国家银行就是行动之一,而且这种合作充满生命力。樊勇明说:“金砖国家体系的发展不是对另一个体系的替代,而是一种和谐,一种并存与有益补充。”

世界引擎:中国和亚洲要承担更多

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主题演讲中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中国应该以开放政策应对挑战。事实上,中国具有8项别人无法复制的优势,中国经济健康,全球经济就吃了“定心丸”。

方星海分析说,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中国正处于对外开放的有利位置,中国企业去海外并购也独具优势,中国服务业面临中产阶级的旺盛需求,人民币的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国债占GDP比重低于全球水平,适度放开生育政策能带来庞大内需,中国有大量民营资本希望进入金融、教育等领域,中国的城市化正如火如荼展开。除了这8项优势,如果再加上中国13亿勤劳的人民以及专注于经济发展的政府,中国有能力处理好地方融资平台等潜在风险,也有能力大踏步推进改革,从而让经济再上新台阶。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指出,和谐是一个具有亚洲文化特色的词汇,全球要用智慧来抵御危机,用对话来代替对抗。当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不断面临金融危机挑战时,亚洲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因此,亚洲国家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也要灵活运用亚洲智慧来解决全球问题。这恰是本届论坛所要讨论和追寻的。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