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论坛

佐利克称讨论“中国梦”有益

——肯定中方“新型大国关系”提法 称美国学者官员正加紧研究这一概念

来源:上海论坛  |  作者:杨小舟  |  发布日期:2013-05-26

习奥将在6月会见我们有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提法来进行一些更实质的高层战略对话。”

——佐利克

“新型大国关系”、“中国梦”等新语汇正逐渐引起国际回应。

昨天,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法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佐利克在复旦大学举行对话会,就上述概念和中美关系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表示,他注意到中国国内正在对“中国梦”进行“很多不同层面”的讨论,“我认为不论从哪个角度解读,这样的讨论都是有益的。”

对于“新型大国关系”,佐利克认为, 这个概念可以帮助中美进行“更实质的高层战略对话”。

佐利克曾任世界银行行长、美国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美国贸易代表,有丰富的对华交往经历。

非常赞成“习奥庄园会”

201253日, 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被高调推出。曾在2005年提出“中国应成为国际体系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佐利克对这个概念颇感兴趣,他昨日透露,将在今日召开的上海论坛发表主题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演讲。

佐利克认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新领导的一个声明, 这个声明是建立在他们对历史的看法之上的——历史上大国崛起和衰落的进程总会伴随战争,而“新型大国关系”试图说明,崛起的国家未必一定会造成冲突甚至战争。

“美国官员认为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提法,这对政策解读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解释和填充一个新的概念。美国的学者和官员经常组织会议讨论,试图明白习近平提出这个概念是有什么想法。”他说。

佐利克对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提早会面的做法非常赞成。他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发起为例,“很多官方的机制并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比如中美战略对话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战略焦点, 聚焦于经济问题,层级也没那么高。每个国家都想要战略对话, 因为听起来很大。后来战略对话议题扩大,在我看来,大了可能反而会有些‘失焦’,有那么多部门的人在一间屋里,你不可能有什么战略上的对话。当初我与(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对话时也就五六人, 我们就很多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中国人可能习惯在进入具体讨论之前有一个概念性的框架或者理论。我提到这一点的意思是,习奥将在6月会见,我们有‘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 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提法, 来进行一些更实质的高层战略对话。”佐利克表示。

鉴于亚洲国家之间最近的紧张关系,佐利克说,习奥可能会谈论关于中美共同利益的问题,商讨如何避免地区争端。

希望中国外交“更巧妙”

美国“再平衡战略”将重心从中东转向亚太, 使得亚洲各国纷纷采取“经济靠中,安全靠美”的政策,有观点认为是美国引起亚洲区域动荡。佐利克认为,中国需要适度把握自己的政策。

“美国国内也有对再平衡的争论。‘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建立各种安全保障安排和联盟,来保证亚太的稳定, 邓小平很好地利用了这种稳定态势, 使中国获得了高速经济增长。美国无法控制它的安全盟友投向谁,这是它们自己的事。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韩国、菲律宾、日本等国把美国的‘再平衡’看作是‘再保证’。”

佐利克说, 小国总是会害怕邻近的大国,而美国离亚洲太远。“中国在亚洲的传统盟友,或多或少都有被外界孤立的倾向, 中国的挑战在于, 如何避免让这一情况变成两个阵营的零和游戏, 而是让亚洲国家确信中国的政策是惠及周边的,事实上中国的经济政策的确如此。

这就需要巧妙适度地把握。中美和其他国家在维护航道自由航行等问题上应有共识。中美在亚洲的共同利益有很多,所以,别丢掉大家已经获得的好处,在事态变化时小心处理。”他说。

佐利克说, 中国近年增长军力以保护自身海外利益, 这的确引起周边国家的紧张,但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强硬取决于中国自己的选择。

缓解中国对TPP的担忧

作为美国前贸易代表, 佐利克认为中国对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不必太过紧张。“从我过去参加贸易谈判的经验来说,TPP需要很长时间,在概念和实际成果之间有很大距离。”佐利克告诉东方早报,“中国在进行国内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时, 不妨考虑是否可以使其他

国家和国际机制成为支持其国内调整的因素,以达到双赢的结果。对中国来说,TPP有很多敏感的议题,包括国有企业、投资政策、货币政策等,中国终有对这些问题感到不再困难的那一天,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这就是我建议中国先参与地区贸易安排的原因。”他说。

“人们在使用自由贸易、伙伴这些词的时候, 未必就真的开放市场。TPP的用意在于进一步提高全球一体化, 当美国着手谈判TPP的同时,还可以与中国在WTO框架下进行合作,WTO有中美的持续支持是很重要的。我一直认为,可以把双边、地区和全球整合在一起。但是你必须要更多地实做,不能讲空话。”佐利克表示。


此次对话会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主持。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