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论坛

陈向明:上海城市化要重“质”不重“量”

来源:上海论坛  |  作者:  |  发布日期:2013-01-09

要克服城市化发展瓶颈限制,就要考虑减缓发展的速度,注重发展“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发展

记者:戴莉

记者:20072月,韩正市长提出了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要破解例如上海如何融入全国,服务全国,建设四个中心等难题,那么经过了5年的发展,上海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进展和成效如何?

陈向明:就我的观点来说,要同时完全实现四个中心,我觉得是不现实的。例如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我觉得上海发展航运,它的优势要大得多,而发展为金融中心,却有很多制度上的问题,如管制上的问题,比如银行业是否是真正开放的?货币是不是能够自动流通的?所以它有很多局限,不太能够一下完全到位。因而发展航运中心比发展金融中心更容易成功。 

记者:后世博时代的上海面临着土地和资源等的限制,这使得上海的城市化发展已近瓶颈,对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以实现上海的进一步发展,您有什么建言吗?

陈向明:要克服这个瓶颈,就要考虑减缓发展的速度,注重发展“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发展。我觉得上海在创新发展、高科技研发等方面积累到一定阶之后,就应该具备了发展特色项目的条件。而这种特色发展并不是一定需要用到很多的人和土地,这也就不受土地资源的限制了。发展要找到一种新的增长点,探寻新的发展方式,和新的角度,例如虽然上海人口密度大大增加,但同时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密切,也会带来很多的发展机会,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等。

记者:上海城市化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并且判断它转型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陈向明:上海城市化转型的目标可由政府来确定,而我认为这种认为的转型最终是受到局限的,因为一个城市是一个系统,是由各个分系统组成起来的,人为的力量不能完全地控制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所以城市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很多的分子,很多细小的、多样的群体组成。因此说城市的转型的速度和方向在一方面收到城市本身发展内在规律的影响。当然大型城市转型目标的设定,还是需要政府的推动。在中国城市发展中,政府在城市转型中是一种最主要的力量,但这种力量也在逐步地收到一些限制或是削弱,比如市场的作用,同时一些非政府的力量也在慢慢地发展起来,这些因素对转型都是有影响的,而这些影响有多大,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协调。

记者:请您畅想一下上海未来十年是什么样子?

陈向明:这预测性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它的变化是很快的。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城市发展速度也会慢慢地放缓,它进入了一种新的稳定发展的阶段,而这种放慢的发展对城市的各个方面来说才是有利的。无论是软件的提高、幸福指数、空气环境,还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压力这些指标来看,我觉得中国的城市相对来说都是相对滞后的,而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是快的,硬件的建设是快的,这些指标之间不太匹配。实际上城市是为人来建的,城市要宜居,需要一个好的环境,人们要喜欢这个城市。但如果人们在这个城市感觉越来越累,竞争越来越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健康也受到影响,那这样的城市怎么会是一个吸引人的城市呢?所以放慢发展的速度,我们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才能慢慢得到解决。                                                                              

陈向明简介: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讲座教授,美国康州三一学院都市与全球研究中心教务长、主任,美国康州三一学院Paul E.Reather社会学与国际研究讲座教授。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