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护士,因此在护理技师的基本生活护理培养方面我们拥有大量培训资源。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教授对特殊老年病人如痴呆病人和艾滋病人的专门护理技术,这是将来需要发展的一个缺口。
记者:李钰恒
记者:您在演讲中提到了护理技师,您认为现在中国对护理技师的市场需求度如何?
陈宏图:目前上海市和其它城市正在为所有的空巢老人配备家庭保姆,即护工。护工能够为老人扫地做饭,但一般不会帮老人作进一步的理发、打扮或者配药工作。特殊群体,特别是生病的人,很需要这些护理技师,但现在往往没有成形的训练资源(即培训者)。
记者:目前中国一般的家庭能否承担得起护理技师的费用?
陈宏图:国家正在考虑这个问题,我看到上海市内某些街区在做有关的工作:计算你和你子女的收入,从而决定你是否可以得到一个免费的护工。
记者:这个护工是阿姨层面还是更为专业的护理技师?
陈宏图:阿姨层次,即使是阿姨层次也不能满足(有需要的家庭)。这些免费的护工同时帮助几个家庭,但有的护工给受助家庭“耍滑头”:“老伯伯啊你的衣服不用洗啦,这个衣服还是很干净的;昨天饭没有吃完今天不做了,省一点。”
记者: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应当如何监管?
陈宏图:监管是目前的重要问题。受助家庭可以跟居委会反馈,但目前缺乏实时反馈机制,家庭能否自由反馈、老人的意见能不能得到及时回应、很多老人害怕受虐待等都是问题。反馈和监督是两个谈起来容易施行起来很难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落脚点在于训练体系和管理体系。
记者:您能跟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训练体系吗?
陈宏图: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护士,因此在护理技师的基本生活护理培养方面我们拥有大量培训资源,比如如何照顾老人吃饭、起床等,这些都很容易普及。与之相比,能够教授对特殊病人如痴呆病人和艾滋病人的专门护理技术的人就少多了。这是将来需要发展的一个缺口。
记者:您谈到护理技师需要同时考虑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生理是说像癌症这样的病症,心理是指老年人的尊严吗?
陈宏图:不仅仅是尊严,刚才香港学者也提到了老年人的无聊问题,有些老年人在屋子里生活平淡得像坐监狱。其他问题还包括忧郁症和孤独等等。老年人有社会性需要,如果在一个陌生的老人院里没有朋友,简单按照作息时刻表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没有意思的。尽管养老院里有其他老年人,不过人们还是喜欢跟熟悉的、知道自己历史的人交流。有的人年纪越大越内向,只有跟家人朋友在一块才会觉得自在。
记者:您提到了为老人进行个性化护理管理,具体指什么?
陈宏图:受过训练的技师到各个家庭工作是统一的,不是个性化的。事实上现在有很多护理单位,但需要帮助的家庭可能并不清楚自身的需求,即便清楚也不知道去哪里去找相关的服务,哪个技师最合适,他们甚至会逐个给护理单位打电话,因此就需要一个管理者,一个护理经理。
由于每个地区的资源不同,管理者需要清楚掌握当地资源的情况。比如谁需要什么样的照顾等等,以便能够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匹配,满足各个家庭的需求。日本和美国要求这些管理者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在当地工作三到五年以上的经验。
具体来说,现在很多老年人刚刚退休,身体很好,但是不知道如何发展自己的兴趣。这往往是心理医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和社区资源相联系,比如上老年大学交朋友,或者重回故乡、外出旅游等等。再比如,有的老人被诊断出可能患有老年痴呆症,家庭成员可能就会翻书寻找解决途径。但管理者可以为他们介绍两个前年就收到过同样诊断的家庭,这些家庭拥有相关经验可供借鉴。此外,管理者还能够为他们介绍专门的护理人员。总的来说,这些管理者所知道的资源比一般家庭多得多,他们能够起到资源介绍的作用。
记者:这些管理者需要的社区工作经验如果放在中国,是指在居委会工作吗?
陈宏图:居委会中随便一个人不会知道当地谁拥有医学知识或对口的老年护理经验。在美国,这类资源的介绍越来越重要。在社区之外,有些州在医院里也会设有这类管理者。如果你在一家医院诊治后,并没有完全康复,管理者会帮助你与医院联系进行衔接,确定是否转院。
记者:这些管理者属于私人公司还是政府部门?
陈宏图:都有。一般而言,这类服务是以一个适中的区域为单位,如果地区过大,一个机构不可能知道当地所有的服务。如果引进到中国来,这些管理者可能在居委会或者民政部,也可以在医院,取决于率先发展哪一部分的服务。
记者:您提到了护理技师推广的难点包括职业满意度低的问题,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
陈宏图:职业满意度低有很多原因。有的老人脾气不好,会骂人,把护工当做下人看待。此外,老人的家人可能也会剥削护工,比如护工来照顾老人洗衣做饭,他们会说你把我的衣服也洗了吧。这对于很多护工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护工抱怨跟老人的家人无法交往,这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陈宏图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研究员,多次担任美国国立卫生部门的研究项目总监。现任美国《国际老人杂志》主编、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老年研究项目部主任。曾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