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种子企业获得核心技术,必须依靠自主研发与政府对研发的高额投入,从而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突破口就是: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企业,以及要有自己的研究基地。
记者:须蕴烨
记者:您在“农业FDI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种业研发能力视角”中给出的结论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本土种子企业的研发能力具有负面溢出效应。请问当下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可以降低这种负面溢出效应?
马述忠: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我们最近才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比如,直到前年,农业部才成立了一个种子管理局。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确已经被提到议程上了,被大家意识到了,但目前很难出台非常有效的政策与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因为外资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垄断性局面。外资最初进入的时候,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时点。但我们在最正确的时点、在应该采取措施的时候,却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导致今天的局面有点失控。
记者:您在解释这种负面溢出效应时,提到当外资撤出中国后,本土种子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比外商投资尚未进入中国本土前的封闭状态下更低。这是一个相当具有冲击力的结论,您能否说明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马述忠: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垄断。几乎所有中国本土的研发机构都“配合”外资企业做种子研发,这种“配合”是处于价值链中比较低端的环节;相反,外资的核心技术研发是不让我们参与的。所以本土企业的真正的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并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对外资产生严重的依赖。这就像当年苏联专家对我们进行援助,我们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却没有学习到他们的核心技术,当援助撤走之后,我们自身的能力依然很弱。
记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本土企业接触不到国外的核心技术,但或多或少总能借鉴到一些经验,或者说吸收到一些先进的资源,为什么自身的研发能力反而是降低了呢?
马述忠:这涉及到价值链的问题。外资企业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市场势力。他们几乎打通了价值链、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耦合,形成耦合的产业实力,这种实力是很强的。而我们只是零星地分布在全球的种子产业链、价值链上,只是为外资企业提供一些低端服务,所以我们的能力依然是比较弱的。外资进入中国通常采用两种形式:并购、合资。如果采用并购形式,外资持股最多,是最大的股东,拥有最多的话语权。即使外资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种子企业也无法掌控研发环节、战略性环节的核心技术。因为外资会通过与中国签订各式各样的文本、开出各式各样的条件来约束、限制中国对相应的合资机构研究得出的成果的使用权限与使用程度。打个比方,某家外资企业,比如先锋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和研究基金,我们学校里的学者或者研究机构里的研究人员们听到这个消息,会不会积极踊跃地去参与?答案是肯定的。外资通过注入项目和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与中国签订协议对中国进行约束与限制,导致的结果就是,即使本土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了某种技术,中国对此也没有使用的权利,这个权利属于项目发起人与注资者:外商。
记者:我们能否认为,中国本土的种子企业总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马述忠:低端环节包括种子的栽培、培育、试验、加工,这些环节都是中国企业在做。至于核心环节,虽然跨国公司的很多岗位上都是华人,能够接触到核心环节,但跨国公司不是中国企业,他们有知识产权保护。很多中国的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都到外资企业去工作,为外资服务,而不是为中国控股的公司服务,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外资企业在高校设立各式各样的奖学金,就是为了培养和吸引人才去外资企业工作。而外资企业的员工,不管是不是华人,都绝对不可以将企业研发环节的技术泄露出去,这是违法的、不道德的。整个知识产权归属于企业,个人无权对其进行输出。
记者:那么中国本土种子企业只有依靠自主研发才能获得核心技术?
马述忠:对,依靠我们企业的自主研发,也依靠政府对研发的高额投入,这是关键。为什么国内研究机构的很多研究人员都对外资青睐有加,看到外资设立项目,就会很高兴、很积极地去参与?因为我们的研究机构缺少研究资金。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向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环节注入大量的资金,我想,我们的老师和研究机构就能够在比较好的条件下进行研究,进而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达到目的一种方式。简单来说,突破口就是: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企业,以及要有自己的研究基地。
记者:除了政府投资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马述忠: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研发环节。的确,如果政府大量注资于研发,总有一天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将大大提高。但研发只是价值链、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除此之外,下游环节比如营销和品牌环节,也十分重要。若无强硬的品牌支撑与良好的市场渠道,本土企业不能进入市场,不能跟农民实现对接,也不能在国际上进行有效竞争。中国本土的种子企业相对于外资跨国公司来说,规模比较小,成立时间也比较短。虽然外商对其进行并购或者合资,但这些外资企业输入的只是项目,而核心竞争力,包括研发环节的核心能力、以及管理技巧(管理技巧是知识,是重要的战略环节)等,都没有输入。所以中国本土的种子企业,除了关注自主研发之外,还要打通整个价值链,同时要注意整个价值链环节的耦合问题。
简介:
马述忠,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开放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浙江大学国际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对外投资与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