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论坛

从全球视角看上海自由贸易区:我们需要想象力与耐心

来源:上海论坛  |  作者:陈宇婷  |  发布日期:2014-10-09

                                   

                  Graham Mather                    采访人:尹翔硕

                    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主席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尹翔硕: 您是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主席,请问您的组织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呢?

 

Graham Mather: 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已成立有12 年之久,它的功能是提供一个关于自贸区和经济特区的意见交流平台,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大型会议。2011 年是在上海举办的,同时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诸如开罗、巴黎也举办过。我们偶尔会举办小型的地区会议或与国际权威机构、世界关税组织进行对话。这个协会基本上就是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尹翔硕:您参与这个活动多年,一定对世界各地的自贸区都非常了解,您能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全球各种自贸区的发展吗?

 

Graham Mather: 自由贸易区的理念发源于12 世纪诸如吕贝克、汉堡这样的北欧城市。在那里商人们希望自己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商业贸易的意见成为城市里的主流倾向,同时也渴望摆脱神圣罗马帝国君主和贵族的统治。所以城市开始有了明显的分界:一类是传统好战的城市,充斥着领土扩张的热情;一类是自由城市,它们组建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减少贸易壁垒的共同市场——汉萨同盟。到了20 世纪,世界上出现了三个阶段的自由贸易区。首先是单纯的集中交易货物的区域,类似码头,很少受关税的制约,商人们在这里进出口自己的商品。接着是类似中国经济特区这种更复杂的贸易区。到了第三阶段,迪拜港等城市自由贸易区兴盛起来,这种自由贸易区拥有金融交易所、国际金融中心、网络城、大型国际医疗保健城,少控制、低税率、更自由的管理方式被更多地运用到项目建设中。

 

尹翔硕:您认为自贸区可以进行分类吗?

Graham Mather: 自贸区是一个划定的特殊区域,享有特殊的经济制度,和国家中其他地区比起来享有更多的经济自由。所有的自贸区都可以被划分为上面所提到的三种类型。

 

尹翔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自贸区?您认为自贸区在全球经济和各个国家的经济中有着怎样的功能作用?

 

Graham Mather: 当一个国家开始建设自贸区时,它就在传达一种信号,里面包含着多种信息。对于国外的直接投资者来说,这个信息就是“欢迎”,好比贴出了欢迎商业来往的告示。其次,它表示这个国家会减少贸易壁垒,可能是关税层面上的壁垒,也可能是两国经济合作上的壁垒。它表示两国可以加速合作。建立自贸区还有其他方面的好处。它会带来一系列的活动,比如科技园区,或者专门人才的汇集,又或者在一些更老的自贸区是出口和出口加工的汇集。人们虽然不确定整个国家经济体是否能很好地运转,但他们喜欢自贸区提供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尹翔硕:各个国家的自贸区都是同样的重要吗?怎样的自贸区更成功?是由区域定性的还是由其本身的类型定性的?

Graham Mather: 我认为自由贸易区更多是由其所在区域定性而非由其本身类型定性。比如,尼日利亚的主要自由贸易区都建在油气生产区,这些自由贸易区非常成功,为贸易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伊朗模仿了这种方式,也将在油气生产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自由贸易区的重点会放在日用商品、电子商品、网络产品上。我认为很难笼统地为所有贸易区定性,但我们还是很容易看出自贸区项目的建设都是从大型经济体中发展出来的。中国通过建立自贸区加强其经济的发展,说明自由贸易区有其存在的理由并将一直存在着,印度也拥有上百个不同种类规模更小的自贸区。这都在传达一个有趣的信息,虽然有人认为自由贸易区是经济转型时期暂时的产物,但自贸区已越来越显示出其长久性及其对整个经济体的示范性。我相信在未来十年内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贸区的重要性,对它的批判会随着它的发展越来越少。

 

尹翔硕:您觉得为什么中国的经济特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中国仍然需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Graham Mather: 上海自贸区作为一个试验示范区,其重要性是十分显著的。它意义深远且会给世界提供宝贵的经验。一个自贸区是国家领土范围内拥有制度特权的小区域。从整个国家经济体来看,这样的安排存在一种固有的不稳定性和不对称性。自由贸易区之外的公民也希望享有同样的权利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趋势。上海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全世界第一个被设计为政策实验区的自贸区,而这些政策有一天也会被扩展和复制到中国国家经济体的其他地区。这是一种非常有创造力且有效的方式,它规避了可能造成的紧张矛盾。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构想,它使得自贸区和整个国家经济体都充满了潜力。

 

尹翔硕:当自贸区不能有特权或者政策优惠,自贸区如何履行其试验的职责?其中的困难是什么?

Graham Mather: 上海自贸区作为一个政策的实验区和它享有特权的性质是不同的。比如,在自贸区内,作为一个试验性的样本,保险公司银行的所有制将被考察几年,如果行之有效,将被运用到全国范围内。这是在一个划定区域通过实际实施考察效果的做法。在为自贸区设计时,国家不会设计它们不想运用到全国经济体中的政策。就算自贸区里可实行商品零关税、金融服务零关税,难道全国也可以零关税?既然不行,那么这样设计就是有问题的。如果一个国家里长期实行不同的制度,那么国家的经济将会变得不正常、不稳定。将自贸区内和国家经济体结合起来考虑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田和世界上其他自贸区未来发成功的关键。

 

尹翔硕:我们能否在自贸区采用人民币国际化措施,并首先在周边国家实施?

 

Graham Mather: 标准化和掌握时机对于资本自由化非常重要。如果自由化进程过快,资本将以不可控的方式流入自贸区,这将带来危险。我们还需注意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审慎监管、资本管控和准备金要求之间的关系。这其中的风险肯定会逐渐减少,但只会是减少而不可能是完全消除。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减少风险,催生出一个繁荣的金融服务业市场,而不破坏审慎监管,以免重蹈美国和伦敦历史上酿成灾难的覆辙。尹翔硕:您对于央行上海总部在5 22 日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有何看法?Graham Mather: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试行)》是资本自由化过程中走出的第一步。这个政策的只限于已在自贸区建立并登记注册的企业,政府很显然是想对这些账户的使用进行严密的监管。我认为这是银行监管的标准化步骤,我相信政府会做好这些工作,我也相信从中积累的经验对于今后复制该政策的地区来说是十分核心的启示。所以我认为这是“试验”的真义所在。我曾与在世界银行工作的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给北京的建议是“耐心”。中国还有许多时间,没有必要操之过急,企图在一夜之间就完成转型。虽然可能会有人批评说在过去的8 个月中,上海自贸区没有很明显的进展,但我们可以忽略这些批评,放松,耐心点。也有人会说这是可怕和令人担忧的,我的同事的意见是保持耐心和镇定。让我们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我认为这是条非常机智的、不错的意见。

 

尹翔硕:您对于上海自贸区未来的发展有何建议?您认为上海自贸区面临着怎样的困难?

 

Graham Mather: 我认为上海自贸区面临的困难是由其所受期待较高带来的。高期待会带来很多压力。要做到资本账户的自由化,并将金融服务业与已有的管理系统顺利地整合起来是一项非常需要技巧的任务。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副市长在上海论坛中提到我们面临着挑战,我认为这是严峻的挑战,但它们也是很好的挑战——是应该出现的挑战。所以正像世界银行提供的建议所说的,我们应该做到有耐心、镇定,循序渐进。在英国的政府系统中,批评往往是另一种。在英国,我们往往认为我们做决策过快了,我们还没有考虑周全,我们还没确认共识,如果世界改变了这政策还有效吗?政府里的局面会不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这对于明显看重可预测性和长期收益的海外投资者尤其是一种警示。现在中国是有优势的,所以就不要一味盲目向前。

 

尹翔硕:您认为政府所有的自贸区和非政府管理的自贸之间有不同吗?

 

Graham Mather: 我曾向上海政府建议,可以考虑在未来合适的时机采取政府所有合同管理的方式。可以先在实验区试试,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试行之后看看试验的结果。但是我认为拥有较宽松环境的私营部门中产生的创新来源于政府所有和私营管理的完美结合。

 

尹翔硕:您如何看中国的金融发展发展和其与自贸区的关系?

 

Graham Mather: 自贸区的精神就在于减少贸易壁垒和关税,这对于金融服务业十分重要。虽然我们有世界贸易组织,但我们没有针对全球金融流通制定规则的世界金融组织。如果美国、欧洲、金砖五国能保持金融服务业管理上的统一步调,对于全球化是非常有益的。但我们现在的步调并不一致。我们不能走向教条主义,应更富有想象力。在未来全球的发展中,金融服务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真诚的开放、多边主义的精神、来自中国的积极支持和努力增进对话都是我们期待看到的发展。如果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走得更近了,我们将看到人们是不是需要中国,我相信他们是需要的。

 

尹翔硕:您认为上海自贸区对于其他地区自贸区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Graham Mather: 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自贸区虽然越来越多,其形式却越来越僵化,一旦建立了自贸区,就不会根据区外其他地区和全国的政策进行调整。我认为这是不幸的,但我相信有了中央政府和领导人的支持,上海自贸区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真正看作试验田的贸易区。这会对全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上海成功了,其他国家政府会这么想“我们也有自贸区,我们采纳他们的经验吧!”,或者“为什么我们不试试这个想法,看看能不能

效法中国?”。所以我认为,实验区这个想法不仅本身在理念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对于其他也拥有自贸区的国家来说,会带来莫大的鼓舞与欣慰——中国通过自贸区达到了对全国经济体非常重要的目的。所以我认为上海自贸区不会失败,它将复制、被跟随。

 

尹翔硕: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个自贸区?您对这些自贸区的期望是什么?

 

Graham Mather: 据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数据显示,世界上大概有3500 个自贸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比较小的经济区。享有比较重要经济地位的自贸区至少有1000 个。考虑到自贸区发展议题的学术重要性,目前针对自贸区发展的学术研究还相对薄弱,这是一个年轻经济学者可以一举成名的研究领域。但国际组织也发现,去给该议题下定义并收集相关数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世界银行在这方面是做的最好的。所有的现象表明自由贸易区正在为国家的GDP 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随着贸易区数量的增加,区内项目建设的想象力越来越重要。我预测世界上自由贸易区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并且希望它们可以对国家经济政策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最想看到的是上海自贸区的经济政策转变为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到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区域性的政策如何演变为全国性的政策。

 

尹翔硕:我想您的组织不仅仅是一个交流平台,一定会扮演更多的角色。

 

Graham Mather: 有一个叫做“世界自由贸易区组织”的新组织刚刚在迪拜成立。这个组织被设计为一个游说团体形式的,有常任秘书处并且会更系统地与国际机构进行合作,对自由贸易区进行个性化分析并推动它们的发展。我非常希望它能够成功,如果它成功了,将成为世界舞台上又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为体,有利于自贸区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推广。

 

尹翔硕:您对上海论坛有何寄语?

 

Graham Mather: 能参加上海论坛我非常荣幸,主题会议意义深远,有独创性、富有想象力,与会代表都是出色的经济学家和有影响力的同行。我认为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有想法的人们聚在一起,从中长期的角度、以思想开明的态度探讨问题。人们在这里直接表达他们的想法,没有模棱两可,这种对于表达自己理念十分勇敢的态度对论坛做出了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