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论坛

【2015主旨演讲】梁信军:聚焦中国成长动力的全球化之路

作者:  |  发布日期:2015-06-01

今年上海论坛的主题重点是亚洲的责任与创新。亚洲在过去的十年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增长动力,在制造领域拉动全球的产业和经济发展;而在未来的十年,亚洲将在消费领域继续带动全球经济发展,成为重要的资本供应方。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家精神”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亚洲和全球的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需要考虑如何在聚焦中国成长动力的同时,较好、较快地实现全球化。

首先,基于“制造大国”的逻辑。过去,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主要是基于制造业,比如购买海外资源品,购买当地销售网络,甚至转移销售生产线,这些对所在国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并且引发资源的分享问题和就业的缺失问题。现在,中国企业出海已经不仅局限于制造,但是从“制造中国”的角度出发仍然可以对现有模式进行创新。目前,全球的大宗商品基本都处于15年来的最低潮,这就给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制造大国提供了绝佳的时机。在大宗商品低潮时进行注资和并购相当于为所在国送去福利,因此应该抓住机会,在大宗商品并购方面有所作为。今后,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可以进行更多的产能输出。对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洲,中国要输出的产能——比如汽车、造船、钢铁基础设施——恰恰是所在国急切需要的。现在有许多亚洲国家的状态和21世纪初的中国类似,迫切需要中国输出的制造产能。当然,中国在美国、欧洲制造业的投资也正面临着机遇。

其次,基于“消费大国”的逻辑。亚洲的消费在未来会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从2007年起,中国经济的成长动力就更多被消费所驱动。2012年后,中国中产阶级消费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全球的瞩目。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转变相关联的行业有很多,比如健康行业,在分支上已经占到全球20%—40%的规模。因此,基于消费大国的角度,中国企业出海可以考虑投资那些全球的龙头消费企业,帮助其快速回到中国市场,受益于中国爆发性的市场的增长,这就是“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

最后,基于“资本大国”的逻辑。中国过去几年的ODI(境外直接投资)成长迅猛,去年达到了1400亿美金,已经成为了净资本的出口国,今年或许能再创新高。中国的出海投资对全球,特别是对亚洲各国,都是一个利好消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ODI的一半以上都是非国有企业投资,它们的决策非常灵活迅速。除了企业投资,中国的个人海外消费投资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房地产、奢侈品和股票等领域。在此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打通海内外资金,加大投资境外保险、银行,获取更多低成本资金,实现境外低成本资金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国一方面是资本的出口国,另一方面有很多实体经济,它们的融资成本与欧洲相比高了两到三个百分点。因此,关键在于怎样使海外的资金回到国内,实现中国的复兴。同时,中国企业出海投资一定要让海外受益于中国的成长,实现双赢。

复星的出海投资战略包括:

第一,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我们主要关注“健康快乐”领域,因为它是基于人的天性的,聚焦于此的商业模式可以持续非常长的时间。我们企业在这方面主要考虑生态圈的布局,比如“健康”领域除了医药、医疗、养老等方面,还包括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饮食,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快乐”密不可分,包括娱乐、旅游、时尚等等。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投资了相当多的海外龙头企业,协助它们来到中国成长,这个模式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的发展如何全球的企业受益。

在股市方面,中国的企业家要学会同时受益于牛市和熊市。站在时间的纬度上,企业家在熊市应该进行投资,调整资产结构;在牛市则应致力于融资,降低负债率,坐实净资产。从全球的眼光来看,中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处于牛市,而欧洲和美国的资本市场处于熊市,所以较好的模式就是在中国融资,在欧美投资,这样就可以同时受益于熊市和牛市。

第二,产能出口。复星将旗下公司的100万吨钢铁产能出口至印尼,这一举动受到了当地的欢迎。印尼不仅缺钢铁,高速公路、码头、电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些对于中国而言是过剩的产能,东南亚一带却迫切需要。同时,中国企业的建设能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两三年内就可以帮助当地改变面貌,构建双赢的结构。

第三,获取低成本资金来源,降低自身融资成本。欧洲保险公司保单的平均成本比中国的平均成本低2个百分点,欧洲的信贷比中国低3—4个百分点。因此,中国的企业不仅要在国内融资,更要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融资。OECD国家的融资成本是非常低廉的,可以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最后,我想谈三点对政府的建议,希望对上海、对中国有所促进。

第一,提供便利,支持中国企业控股的海外低成本资金回国参与国内民生、基础设施实体经济投资、融资。具体来说,首先是对中资企业到海外发低成本债券的审批流程提供便利和改善。现在的审批流程复杂,短期之内无法完成,束缚了中国企业从海外得到低成本资金。其次,对中资控股的海外机构提供便利,使低成本的海外资金回流到国内,支持国内需要支持的战略合作,比如医疗、养老、环保、物流、民生等产业。最后,要鼓励民营企业结合自己的产业能力参与地方的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

第二,提供注册、认证、进口的便利,支持中国企业控股的海外消费服务以及制造升级项目回到中国,服务于中国的民生。

第三,鼓励国有企业与有海外投资经验的民营企业联合出海,进行混合所有制出海投资,鼓励国有金融机构的债权随同有海外投资经验的民营企业进行股权混合债权的混合制出海投资,以此降低出海投资的风险,也使“一带一路”战略有更大的安全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