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论坛

【2016子论坛】合作·共享篇

作者:  |  发布日期:2016-05-18

子论坛 01  欧亚携手,突破经济、社会结构改革的阻碍

席: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

丁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欧洲一体化、欧盟经济、欧洲社会保障、福利模式和中欧关系的研究和教学。在《世界经济研究》、《欧洲研究》、《国际经济评论》、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U StudiesZeit on line等中外核心专业杂志和报刊发表含中文、英文、德文在内的相关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主题阐释:

尽管2008年肇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危急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复苏乏力,相关社会问题也不断涌出。欧洲和亚洲国家和地区,尽管均实施了相关的经济、社会举措,但效果乏善可陈,结构性改革遭遇明显的(制度)瓶颈。在欧洲, 经济上:消费、投资预期黯淡,私人投资不振;劳动力市场僵化, 青年失业高企;创新匮乏;在社会领域:社会保障体制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成效不彰,原有老龄化、全球化冲击又新添了难民等新问题;在政治领域:疑欧、脱欧倾向日益严峻。在亚洲,经济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加速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加速金融体系的建设和转型,适应、参与发达国家新的高质量标准的全球性投资、贸易和金融领域的新制度安排的形成和制定,成为亟待应对得课题;在社会领域,如何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均衡社会财富分配,直接关系到未来亚洲在后危机时代的定位。因此,对欧、亚两大地区来讲,如何通过相互借鉴和协调,在常规刺激经济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工具之外,如何突破现存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改革的僵局,进行经济、社会制度的创新,以及双边携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出路所在。

通过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以及新华社上海分社的合作,此次组织此次圆桌论坛,我们希望综合多学科中外专家、官员,聚焦商讨以下问题:

一、后危机时代,亚、欧地区经济、社会目前各自存在的、突出经济、社会问题及其表现;

二、推进亚欧地区各自存在主要经济、社会问题解决所进行结构性改革所遭遇的主要阻碍和僵局及其对策建议;

三、亚欧地区如何互相借鉴、学习,相互携手,建立跨地区的制度安排与协调创新,以应对后危机时期的挑战。

 

子论坛02  迈向可持续的区域共同体:亚欧能互相学习些什么?  

席:Sebastian Plociennik

波兰国际问题研究院(PISM)欧盟项目主席

Sebastian Płóciennik ,经济学家、律师,自2014 年起担任建立在华沙的智库——波兰国际问题研究院(PISM)欧盟项目的主席。毕业于弗罗茨瓦夫大学法律系,并获弗罗茨瓦夫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德国经济政策、欧元区问题和制度经济学。著作包括研究德国“2010 计划后的资本主义进程以及1949 年后德国欧洲政策中核心欧洲概念方面的专著。

席:罗长远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罗长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文献和数据中心主任。专长于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研究。2006 1 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获西方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中文期刊, 以及The World EconomyChina & World Economy等英文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主题阐释:

在有关区域一体化的讨论中,有观点认为或早或晚亚洲都将步入更深入的经济和政治一体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亚洲会观察、分析甚至效仿欧洲的经验,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欧洲在融合数十个多样化国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尽管欧盟自身还存在不少缺陷,并经历了后危机时期的严重动荡,但它仍不失为区域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值得亚洲参考。同时,欧洲也可以从有关亚洲一体化的讨论和思想交流中吸取有益经验。

当前,正是欧洲和亚洲就有关一体化相互学习的大好时机。一方面,许多人对区域一体化持反对意见。自从2007 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遇了剧烈的负向冲击,削弱了支持一体化的理论和思想。尽管欧元区是最先进的一体化实验,但其自身的脆弱性也增加了人们对于区域一体化的悲观看法。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也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当今世界越来越多极化,各类经济和政治力量的中心随之崛起,区域间的贸易和合作安排快速扩张。亚洲处于密集一体化的地理位置,很多内部合作已经启动,例如: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十加一、东盟十加三、中日韩自贸区、以及与日本和新加坡的经济伙伴协议等。与此相对应,欧盟也似乎开启了一个新的深化阶段,特别是加强财政的一体化。

在这次学术活动中,我们希望整合来自欧洲和亚洲的不同思想,讨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简单地分析欧洲的现状,或者猜测亚洲何时能达到同等程度的一体化。我们的讨论将更关注区域一体化如何平衡各国利益,从而达到和谐发展、社会公正,以及防止因国家间利益不平衡而导致的政治摩擦和冲突。这些话题将分别在以下四个模块中涉及到:

第一个模块是如何应对商品和服务的流动以及资本、劳动和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让所有成员国家能够享受到增长的益处,并避免资源和生产的过度集中。换句话说,这一问题将聚焦如何设计一个共同市场。欧盟立足于竞争原则之上,借助共同机构以市场化手段进行纠正,并通过结构性和区域性政策来帮助外围国家。在亚洲,很少使用这种制度性手段,而是以大型的工业企业作为驱动力,利用其跨地区的生产链条为纽带来加强市场一体化。

第二个问题是区域一体化应该包含宏观经济协调机制来预防或者应对危机。各国在货币、财政和汇率政策上需要做出共同努力,但是如何在政策协调的同时又能够保持成员国政策的灵活性呢?欧盟的做法给亚洲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参考,它采取的是完全的货币联盟、部分的财政一体化和一个称之为增长友好型财政协作的特殊协调机制。亚洲一体化的程度与欧盟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各国之间越来越多的协作正在向一体化迈进,例如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CMIM)、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等等。

第三个问题是每一个一体化方案都需要有一个可信的扩大机制。欧盟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拥有一个能够吸引新成员加入的机制。迄今为止,这一直是传播经济繁荣与和平的最有效的措施,凭单一国家的力量是做不到的。然而,潜在的候选国往往并非核心国家,而是一些穷国。因此,对于这些国家需要特别考虑其资格标准、贸易优惠、非对称自由化、能力建设、咨询和政治对话等。这一部分将总结欧洲的经验,并讨论亚洲是否有能力遵循类似的模式来进行一体化。

第四个问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离不开政治一体化。只有以法律基础,一体化进程才能得到长期的支持。与此同时,可持续的合作机制也要求小国的利益不会被忽略,同时小国又愿意接受大国的领导。欧洲总体上来说成功地建立了一套相对复杂但是得到共识的机制,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亚洲正在探索自己的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亚洲会不会采用和欧洲相同的机制。

 

子论坛03  东北亚的自由市场

席:胡令远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胡令远,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日关系以及文化、文明与国际政治,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专著《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等3 部,主编《战后日本的主要社会思潮与中日关系》等6 部,发表《日本经济发展新途径》等中、日、英文学术论文60 余篇。

主题阐释:

由于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多边贸易体系面临困境,区域性与跨区域、双边与诸边的贸易谈判逐渐成为国际经济谈判的主流和各方关注的焦点,而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绝对数量、复杂程度和可能的发展方向又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传统上,大国主要基于外交和战略考量与中小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特惠贸易安排。新时期以来,着眼于规则制定和议程设置,大国之间的经贸谈判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亚太地区出现了由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以及由东盟主导、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两大谈判并存的局面,前者已于2015 10 月达成初步协议,后者则前途未卜。与此同时,东北亚地区的自由市场建设也正在酝酿着新的格局,充满新的变数,中韩FTA 已于2015 12 月正式生效,日韩FTA 长期停滞,而拟议中的中日韩FTA 期待更大的政治决断和利益协商。

如何加速推进东北亚区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需要更大的智慧和意愿,这不仅与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结构性要求息息相关,更关系到本区域的长期和平、稳定与发展。我们期待借助这一子论坛,实现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和政策对话,汇聚该领域研究的世界知名学者,通过理论与现实的彼此参证、历史与他者的镜鉴映照、局内人局外人的思想碰撞,为东北亚自由市场的新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子论坛04  中国与拉美:跨越太平洋的发展伙伴

主席: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沈逸,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并任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职务。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国际安全,信息技术、传媒与外交,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以及大国关系。2013 年出版专著《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16419日作为十名汇报代表之一,参加习总书记召开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

主题阐释:

拉美与亚洲隔着太平洋遥遥相望,拉美国家同中国一样同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是中国和拉美共同的诉求。从实际的经济联系来说,拉美与中国互为市场,互为合作伙伴;从发展的模式和发展道路来说,拉美和中国有着许多共同的课题和挑战。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经历了各自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在经贸合作的推动下,中国与拉美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逐步从双边合作发展到多边合作,并初步实现了构建中拉多边合作整体平台的突破性进展。随着中国经济减速,拉美国家相继受困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与拉美更需要依借彼此深入和优质的合作来应对目前的经济困境。拉美国家发展模式对亚洲国家有着怎样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如何克服中国和拉美之间的地理阻隔,实现互联互通,扩展全方位合作; 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TPP 对中国和拉美各国的贸易发展有何影响?本届上海论坛中拉高端圆桌会议《中国与拉美:跨越太平洋的发展伙伴》将邀请政府、学术界、智库、企业机构等不同主体共同研讨中国与拉美合作的前景和合作的模式,建言如何提升中拉整体合作水平和促进中拉多边关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