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演讲记录整理,有删节,未经作者本人审阅;题目为编者所加。
作为大学校长,我认为这个主题十分的重要。首先我想表达一个意思,今天我们能够请到这两位教授到我们学校来做场论坛,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们是我们复旦师生学习的楷模,复旦大学一直讲我们不仅要培养有专业知识的学生,而且我们希望培养我们的学生是能够关注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今天在场的两位根据刚才侯杨方教授的介绍,恰恰就是充分体现了我们复旦的教育理念。复旦所推崇的通识教育,不是单纯的希望培养出有一点知识,茶余饭后能够聊很多事情的人。复旦是要培养有广博的知识,一方面能够首先关注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同时会关注整个社会的问题的人。
回到雾霾这个话题本身,其实我觉得雾霾是一个比较含混不清的关键词,因为在科学上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明确定义的应该是PM2.5这个词。但是我个人又认为雾霾这个词非常好的表达了大气现象的本质,因为它无所不在,它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听了别人的推荐,也在家里安了一个号称可以去除PM2.5的机器,我把它放在我睡觉的房间里,然后晚上关上门,开始显示红的,就表示房间里PM2.5很高,机器运转一小时之后红色就没有了。我发现自从用了这个以后,今年春天花粉季的时候,我的过敏现象比任何一年都低,不知道这当中是不是直接有关系。但总而言之,雾霾对我们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无法回避的事情。
我作为一名化学家,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似乎我们化学家是制造污染的,可能我们对于雾霾的产生也做了一些负面的贡献。但是同时化学家也肩负着责任,治理雾霾同样需要化学家。当然,也不仅仅需要化学家,更需要不同学科的共同努力。所以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还民众以健康,还给我们这个国家一片蓝天,作为我们化学家来讲,我心里很纠结,这就构成了今天我们讨论的重要主题。
简单一点来说,对于雾霾这个事情,你只要稍做接触,稍微读几篇文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综合的问题。因为它是大气问题,随着整个大气的环流它可以飘到任何地方。从这个角度讲,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有一次我和复旦丁铎尔中心的英国专家谈到雾霾问题,他跟我描述伦敦曾经雾霾的严重程度,说小学生放学以后都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手臂就看不到自己的手指。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应该吸取世界上的一些教训来避免我们的国家这类问题的发生。
刚才说到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而我想这恰恰就是大学的任务。既然雾霾问题的解决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的努力,对于这样的问题,大学的责任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大学正是一个适合各个学科进行合作的地方。所以今天与会的除了今天的主讲嘉宾以外,包括侯杨方教授,都是来自各个不同学科的专家,来谈和来听。我们不但组建了复旦丁铎尔全球气候变化中心,这个中心我们就包括了来自于历史、地理、人文各个学科的研究者,因为要知道我们整个的气候的历史情况;也包括了生态学、生物学,因为气候的变化或者雾霾的发生会改变整个生态;同时它又影响公共健康,而复旦恰好有非常强的公共卫生学院,因此他们也参与;这跟立法跟经济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有经济学院、法学院的教授一起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我借此机会把我们复旦丁铎尔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基本宗旨跟大家做了这样一个交代,从这方面也可以反映出,大学在这个方面所能起的作用比其他的单位更加重要。
最后我想说一点,这是一个环境问题,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同时也是污染的制造者。我相信现在有不少人都是开车上班的,尾气的排放等等都会增加雾霾的严重性。我们不可能今天就找到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大学是培养人的,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个论坛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如果我们每个人从自己的行为开始关注雾霾,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努力,就可以使我们国家的这个问题能够更早地解决。
【演讲者介绍】杨玉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
记录整理:复旦发展研究院政策规划训练营(PPTC)学员李厚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