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论坛01 家庭金融与经济发展
主席:孙立坚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比较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实证金融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
主席:Michael Haliassos
法兰克福大学宏观经济和金融系主任
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家庭金融部主任
迈克尔·哈里阿索斯是法兰克福大学宏观经济和金融系主任、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家庭金融部主任、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成员。2006 年起,他开始担任欧洲央行顾问。哈里阿索斯的研究兴趣为宏观经济和金融,尤其是家庭金融。他的论文发表见于多种国际期刊和高影响力的学术杂志上。2015 年,他关于家庭金融方面的专著《金融创新:太多还是少?》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发行,与他人合著《金融监管:跨大西洋视角》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
主题阐释:
家庭金融研究家庭如何通过宏观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机会,进行投资、借贷来实现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平稳消费,积累财富,并管理所面临的风险。
这些机会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一方面,决定了家庭用于资产累积、消费、信贷和实物投资(如房地产)的可使用金融产品的范围;另一方面,经济水平也通过养老金体系的三大支柱:社会保障系统、企业年金与个人退休账户来影响社会对个人退休后生活水平的支持能力。
家庭金融是新兴的金融研究领域,迄今发展了25 年有余,目前主要的挑战是人口迁移、资产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创新。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退休人员与贡献社会保障体系的在职工作人员的比例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养老金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现象,且情况不断恶化。这使得不少发达国家开始推诿资助居民养老金的责任,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居民使用个人退休账户。这也导致了风险的传递,从基于公式计算的企业年金的提供者(固定福利),转向对风险资产组合有固定贡献和忍受市场行情决定养老金水平的工作者。这种养老金体系中的风险转移部分依赖于上世纪90 年代资产市场的良好表现,是通过发达国家中参与转移风险转移的家庭数目日益增长来实现的,同时降低了金融风险。因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金融知识水平、教育程度、复杂程度,以及承受投资借贷失误的风险能力有所不同,家庭投资组合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要复杂得多,也给家庭带来了许多挑战。相关的研究虽然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就利益冲突、咨询人和被咨询人匹配困难等问题给予了相关的金融政策建议,但是在风险防范的金融监管方面,家庭金融研究仍然缺乏明晰的政策角色的定位。
子论坛02 中国老龄化社会中的“以房养老”
主席:孙立坚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主席:Michael Haliassos
法兰克福大学宏观经济和金融系主任
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家庭金融部主任
主题阐释:
比较生命周期模型与发达国家的数据,我们会很容易发现退休后资产的实际消耗水平比模型所决定的最优值要少。除了年金,财富的消耗可能会进一步支持退休后的消费,但是也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抑制,如房地产资产的非流动性和不可分性。以房养老提供了一种既可以在房中居住,又能在不支付利息的前提下提取收入的可能。但是,以房养老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金融工具,牵涉到金融创新中的金融意识问题、复杂程度和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在本圆桌会议上,来自欧洲的专家将同中国的官员、学者和企业界的人士,一同探讨中国老龄化社会下基于家庭角度的退休人员如何实现平稳消费、管理风险等复杂的金融选择问题。
子论坛03 全球价值链、创新转型与亚洲制造竞争力重塑
主席:何树全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创新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何树全,上海大学经济学和国际商务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济创新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树全在《世界经济》、《社会科学》、《国际贸易问题》、《中国农村经济》、《统计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在China: An InternationalJournal, the Chinese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兴趣为世界经济与世界经济统计、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市场、国际商务、中国经济与外资在华经营。
主题阐释:
本议题涵盖多学科的内容,不仅涉及产业、贸易、投资、竞争等宏观经济政策,还涉及相关的测算方法、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等技术。本议题将集中讨论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与路径及要求,分析亚洲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探讨全球价值链动态演变,重评相关经济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寻求亚洲制造竞争力提升的“机会窗口”。
全球价值链重构涉及到全球分工的再调整,需要产业在价值链上攀升,分工体系上高端化,其本质是国内产业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学界、政界、商界”三方可从宏观到微观的各层面做相关的讨论与互动。宏观上涉及亚洲国家整体产业结构变迁、协同转型和发展,微观上又涉及具体产业的组织和结构、国际贸易二元边际的调整、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加、微笑曲线上的两端延伸,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摩擦与纠纷的解决,企业全球布局与走出去等等。
预期结论:
1.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亚洲国家分为两类: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的日本和韩国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中国等其他新兴经济体。
2. 亚洲制造竞争力的提升有以下几个方面:过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过程升级就是创造更高效的生产过程,产品升级则是创造价值更高的产品,功能升级就是把生产扩展到价值链上的其他任务环节,而价值链升级则是转换到价值链上的其他任务环节。
3. 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亚洲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活动是被动的,从事什么环节的生产,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管控着全球价值链的跨国企业分配的。亚洲制造竞争力的重塑要求培育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管控着全球价值链,既可以在本国市场赢得丰厚利润,又能在全世界分配资源的跨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