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能源专家
胡兆光:智能电网将助力低碳城市发展
我们可以够到的可再生能源,和人的居住区是越来越远。很多内陆的沙漠地区可再生能源却很多,这就需要一个长距离的、跨区域的输送这些由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能。
记者:万虎
记者:现在,不光是学界和业界,老百姓也在关注智能电网。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您认为在上海发展智能电网,将给市民带来哪些好处呢?
胡兆光:我们在在城市搞智能电网建设,首先要考虑智能化用电。对于城市里面的用户来说,通过这个系统,就能知道什么时候用电贵,什么时候用电便宜?少交电费嘛,每个家庭会这样想。当然,前提是实行分时电价,就是不同的时段电价不一样,如果晚上用电便宜,就晚上洗澡,晚上用洗衣机,晚上电饭煲打开。这样,智能电表不但会告诉居民什么时候用电便宜,而且,还能记录,你什么时候用了多少电,通过分析上个月的用电情况,就能调整下个月的安排,看是不是能够更少支付电费。
记者:上海市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使海上风电成为上海市新能源发电的主力军。智能电网在风电发展中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胡兆光:因为用户是根据电价信息来用电的,这个电价信息是哪里来的呢?通过智能电网我们可以得到这些信息。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发展风电,上海也是。如果没有人用,风电就浪费了,它也上不了网,因为电网必须保持电力供需的瞬间平衡,电力不能大量储存,它一定要有用户。而风力一般是晚上比较大,智能电网就起作用了,它会预测一下,比方说,两个小时,或者明天,什么时间风最多,再通过价格信号告诉用户。比方说,晚上有风了,这时候电价最便宜,于是就提醒居民赶紧在这段时间用电。所以,通过智能电网,第一能够让用户节约用电,主要是减少电费支出。第二,用户知道,在什么时候用电,能够把可再生能源吸纳上来,让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下一步,还可以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比如,晚上10点以后来充电,价格最便宜,因为是可再生能源供应的电力。这样,减少了一次能源,例如煤炭的消费,城市就变干净了,也是对能源供应压力的减缓。
记者:您认为在城市低碳清洁方面,现在还有哪些可以做的?
胡兆光:再有就是现在的公交电气化。现在城市大家最关的是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PM2.5哪里来的?最主要的就是汽车尾气排放。城市里面主要是汽车。其他的,比如说火电厂,还可以建得远一点,一般不会建在市中心,工厂也都在往外面走,城市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的问题。现在,电动汽车的技术什么时候能够突破我们也不知道,我觉得最现实的就是架无轨电车吧,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便宜的。如果你把城市里所有的用油的公交车,都改成无轨电车,将极大地解决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
记者:现在城市的公交系统,也有使用压缩天然气的,据报道也是很清洁的。您是怎么看待无轨电车的优势呢?
胡兆光:压缩天然气动力的公交车还是有少量排放的。而使用电气,能够实现零排放,但是电力,我们要尽量用可再生能源来做。当然,有人认为,无轨电车超车不方便,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在北京已经解决了。无轨电车通过长安街的时候,就是先把电杆降下来,不用搭在电线上;等过了长安街,再搭上,想要超车还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无轨电车里面还有电池的,那个电量足以支持汽车超车行驶完这段距离。在电动汽车,特别是电池技术没有大的突破的背景下,无轨电车是最便宜的,或者地铁也行,但是地铁太贵,轨道交通架在马路上空也贵,无轨电车是最便宜的。
记者:现在提及无轨电车,不少人会感觉回到了60、70年代,在很多城市运行的带“辫子”公交汽车。您认为这是公交系统发展的趋势吗?
胡兆光:你觉得落后,其实在欧洲很多,人家无轨电车还在跑。无轨电车是落后,还是不落后,取决于是不是很实惠。不是说他在50年代以前,就是不好的。我们把他拆了,你想,如果改成用油,会给城市带来多少污染?所以我们比较一下,就觉得最现实的是无轨电车,如果将公交车全部换成最便宜的无轨电车,或者其他的轨道交通,实现城市公交电气化,对于PM2.5将带来最显著的下降。
记者:您在2012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国际论坛上,提出“从周边国家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进口电力,形成跨国的智能电网”的战略构想。提出这种构想,您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胡兆光:这是一个趋势。现在大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那么在我们周围,看得到、摸得到的,差不多都开发了,也就是我们可以够到的可再生能源,和人的居住区是越来越远。打开世界地图,看见很多内陆的沙漠地区,没有人的地方,可再生能源却很多,那怎么解决呢?就需要一个长距离的、跨区域的输送这些由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能。
中国的内陆地区,内蒙古、新疆能源很丰富。如果再往周边看,俄罗斯东部的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有非产丰富的资源,人又很少,为什么不能利用呢?他们也愿意。这就是跨国联网的问题了。如果要把他们生产的电力,输到莫斯科很远,但是到中国很近,因此,就可以合作利用。现在不仅是亚洲,欧洲也是。欧洲已经考虑和非洲合作,通过联网,把非洲北部沙漠地区的太阳能和风电输送到欧洲电网,所以这是个趋势。跨区域、长距离输电是个趋势。
记者:进口电力,是不是还涉及到一些外交、地缘政治上的考虑?
胡兆光:这个和用电还是两回事。电力的生产、输送与消费是同时在瞬间完成,电力不可大规模储存。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在他国内,比方输往欧洲的话,因为价格问题,他可以断气,储存起来没有什么损失。而如果是输电的话,是电厂建在他那里,电厂是个很大的投资,不论是中方投,还是对方投,解决了当地的GDP,解决了当地的就业,解决了当地的税收。所以,一旦这个电厂建成以后,他希望卖给你越多,越划算。所以他不会跟你断电,在安全上,应该没有问题,只要建成了,输到我们这里应该是有保障的。所以,这一点,俄罗斯向中国输电非常积极。
记者:今年上海论坛的主题是“未来十年的战略”,你能设想一下,未来十年,上海智能电网将是怎样的?
胡兆光:我相信,未来上海的智能电网将走在全国的前列。它会用得到更好,对解决上海的能源安全的问题,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包括减少城市污染,这个前景应该是可以看到的。
胡兆光简介: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能源专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动能经济专委会主任、能源信息专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