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论坛

赵国通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前上海市政府参事

新能源的研究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严谨、慎重的慢慢来,所谓的“弯道超车”是不科学的,急进的推进某个新事物必然会造成一些理论上不可能都预见的事故。

赵国通:新能源研究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记者:韩沁珂

记者:您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可能的新能源选择是什么?

赵国通:水能、核能是现在就已经在开发了,而且未来发展潜力大,中国目前只占1%的小份额,韩国占13%,法国占77%。另外不能因为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就否定核能,他们用是早期二代核电技术,海啸造成柴油发动机停运,冷却水无法供应,才导致反应堆过热发生的爆炸。我们现在正在浙江建设中所采用的是第三代核电,台州专门为了核电站在山上建了一个配套水库,万一电力出了问题,就直接利用重力势能放水对核反应堆进行冷却,这叫“无动力安全系统”,是很安全的。还有两种新能源是我认为是目前十年比较可行的,一个是美国近年来开发很成功的页岩气,我国也有很多储量;还有一个深海石油,1500米以下的深海石油,中国58号在近香港的南海建造了一个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这套装备就是上海研究并生产出来的。

记者:您在报告中提到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存在很大误解,那在您看来都有哪些误解呢?

赵国通:第一个误区是新能源车就单指是电动车,新能源汽车还有甲醇燃料、乙醇燃料车等等。第二个误区是电动车就单指蓄电池的纯电动车,其实还有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还有高压电容电动车。电动车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对于新能源车的研究一定要百花齐放。搞科研应该鼓励,但产业化应该谨慎,一定要经济上可行的研究,光靠政府补贴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现在人们对于新能源的主观感觉太好了,很多人认为氢可以代替石油,海洋里有氢可以近乎无限量的提取,这是误解。现在用电能电解水提取氢,要付出三倍的能源代价。所以“氢”不是“人类的一次能源”,是代替不了石油。当然50年后等可控热核聚变成熟了,我们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人工合成获得各种液体气体燃料,包括二氧化碳回收成为燃料,包括氢,那时候氢才是可行的清洁能源。不过它特别易燃易爆,使用时安全要求特别严格。所以我从来不同意将“氢”算作是什么“新能源”,只能叫做“新燃料”。     

记者:抛开技术和配套措施的问题,现在人们对于电动车本身是否真的清洁也有很大争议,那在您看来电动车清洁吗?

赵国通:这不能一概而论,电动汽车不一定都清洁。要从全生命周期来考虑这个问题,上海用煤发电,电动车耗电就等于耗煤,不够清洁。但是像三峡地区用水流发出来的清洁电,电动车也就可以算是清洁的了。而且现在电动汽车价格较一般汽车高,为了鼓励购买,国家和地方政府都会给补贴,这个补贴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单是就上海来说,每1万元GDP产值都要耗费0.75吨标煤,将政府补贴3万元就是2.25吨标煤已经烧掉了,用污染买清洁,这笔帐怎么算都不划算。更糟糕的是电动车的电池23年就不行了,要换就又要花钱,还要处理废旧电池,又要造成一次浪费或污染。

记者:最近新能源电动车出了几起事故,您怎么看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呢?

赵国通:新能源的研究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要严谨、慎重的慢慢来,所谓的“弯道超车”是不科学的,急进的推进某个新事物必然会造成一些理论上不可能都预见的事故。电动轿车只是一个选择,但在10年内大范围推广是绝对不现实的!现在说的人家买的大部分都是混合动力车,它只能算是“节能车”。纯电动轿车极少有人响应。消费者们都不傻,就算有环保意识也不会主动给自己花钱找麻烦。

记者:那电动车在近几年内就一点市场都没有吗?

赵国通:我看在大城市基本没有,不是因为缺少充电桩,也不是价格高。纯电动车本身有三个致命的缺点:第一、一公斤汽油的所含的能量是一公斤铅酸电池的100倍,(锂电池50倍);第二:充汽油的时间是充电的1/100,快速充电极其伤电池寿命不长;第三、内燃机旧了只要换易耗零件就好,但是电池旧了就要完全换新的,折旧费差10倍以上。但是电动车对于一些小的二三线城市倒是比较适合的,小城市行程半径比较小,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电动车。我带复旦大学研究生去年去到山东聊城时风集团考察的时候看到,在聊城低速小电动车就很好销,售价两万八千元一台,最高时速不超过60公里,铅电池有偿回收并专业无害化处理,那就很安全,环保。

记者:如果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那么面对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供应紧张,我们该怎么办呢?

赵国通:石油危机直接引发的首先是“料源危机”,化学建材、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纤和高分子塑料等等现代人们生活必需的东西都是石油产业链上重要的产品。人类的历史就是材料的历史。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直接推动了材料的变化上,从石器--木材陶器青铜器--铁器塑料,这些材料所耗费的能量强度是逐步增高的。我认为要大力研究将来50-100年石油渐渐开采枯竭时用什么新材料来替代。

记者:您一直提倡两轮车,但好像这并不是一种很主流的观点,那您怎么看两轮车的推广困境呢?

赵国通:中国经济大跃进后人们向往买四轮轿车是受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交通文化影响太大,觉得美国什么都好。其实我认为美国和中国不一样,美国才3亿人,地广人稀,他们生活方式必须人人轿车,而且追求居住环境,要独栋别墅还加私家花园。美国模式不是我们学的,我把他们归为别墅私园,人人轿车的高碳耗能的大康模式”,而我们国情和他们相反,我们人多,所以要 “高楼公园,8+2轮(轨交加自行车)式低碳环保的小康模式”。现在,美国人也开始反省他们的“汽车社会”模式为人类带了一个并不光明的未来。最近我看到他们一本新书《20亿辆汽车》,就是一个很负责的忧虑。至于欧洲也是“人多地少”,他们早就呼吁少用汽车多骑自行车,922日“无车日活动”就是他们首先开创的!遗憾的是中国响应的城市寥寥无几。

 

赵国通简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前上海市政府参事、前上海能源研究会副会长